李斯生于战国末年,家乡是如今河南驻马店的上蔡县。史书、汉书均未记载其字号,元代《学古编》称他字通古炒股配资之家,因年代久远,可信度低。
少年时,李斯只是家乡的郡小吏,干些文书杂事,在时代浪潮里渺小普通,毫不起眼。
有人厌烦尘世喧嚣,惧怕社会的高速变迁,一心向往陶渊明笔下《桃花源记》里“武陵人捕鱼为业”那般的宁静生活,生于田间,老于水乡,平淡度日便是此生所求。
但李斯绝非这类人,他深知世界广袤无垠,远超自己的想象。七尺男儿,怎甘心在这乡野之地消磨一辈子?
他渴望拍案而起,闯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功业,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。只不过,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骨感,传奇之所以珍稀,就在于它并非人人可得。
李斯办公处附近的大粮仓因疏忽起了鼠灾,仓里老鼠粮食充足,肚圆毛亮;十里外旱厕的老鼠却与屎尿相伴,又脏又邋遢。
展开剩余84%李斯见状感慨:“人之贤不肖,譬如鼠矣,在所自处耳。”他觉得当下小吏工作没前途,便果断辞职。如今敢辞干了很久工作的,多是无畏年轻人或有气魄之人,李斯不算,但他不惧改变。
走出上蔡县,李斯才发现世界比想象中辽阔复杂。他想建功立业,却没了方向,求功名不知哪有机会,想当官竞争者众多,空有壮志却得先解决生存问题。
彼时的李斯,除了在老家当了十来年小吏,会算点钱粮、造些账册,身无长技。他明白自己近乎一事无成,于是拜入荀子门下,研习帝王之术。
荀子身处战国末期,身为儒家代表人物,其思想却别具一格,与法家理念多有相通之处,尤擅帝王治理天下的权术之学。
李斯慕名拜入荀子门下,潜心钻研,日夜不辍。得益于荀子的悉心教导,李斯学业精进,收获颇丰。
待学成出山,往昔那个懵懂青涩的少年,已然满腹经纶。再度望向这纷繁复杂的世间时,眼眸中少了几分犹疑,多了几分笃定,浑身散发的自信,彰显出十足的底气。
学成后,李斯将目光对准秦国。当时秦国国君是嬴政,相邦吕不韦权势熏天。
吕不韦和嬴政关系复杂,他与嬴政父亲关系好,嬴政母亲赵姬曾是他的姬妾,后被转送,还助力嬴政父亲上位。嬴政登基,吕不韦凭拥立之功成头号权臣,嬴政对他也很客气。
吕不韦眼光敏锐,见李斯,觉其可用,迅速提拔。因赵姬寡居后宫,与吕不韦往来密切,为避嫌,吕不韦送假宦官嫪毐侍奉赵姬,朝堂上也需培植人手,便选中李斯,没料到后来事态失控。
后来,嫪毐受宠封侯后谋反,想取代嬴政,兵败被诛,吕不韦受牵连,遭罢官流放,死在半路。
风云起时,李斯没歇着。秦国未统六国,他向嬴政建言先灭韩,因韩最弱,能震慑他国。
韩国知晓后,速派说客抹黑李斯,说他曾是管仓库的小吏,鼠目寸光。嬴政听信,要赶走李斯,他心急又忧虑。
在各国政客眼中,李斯不过是个小人物,为保六国太平,搞掉他不足为惜。可对李斯而言,这无疑是断送自己前途。
他从乡间小吏一路走到秦国朝堂,备受重用,怎甘心回去?
于是,李斯赶忙向嬴政辩白:“秦穆公重用由余、百里奚、丕豹、公孙支,兼并二十国,称霸西戎;秦孝公倚仗商鞅变法,国力飙升;秦惠王信用张仪,破六国合纵;
秦昭王重用范雎,巩固国力。若这几位国君都随意撵走臣子,秦国怎会有今日之强?”嬴政被这番话说得面红耳赤,最终留下了李斯,事实证明,这决定无比正确,李斯确有大才。
周朝实行分封制,催生众多小国,它们羽翼渐丰,最终连周天子都不被放在眼里。嬴政深知其中弊端,决心秦朝统一后不走老路。
在李斯建议下,秦国推行郡县制,把全国划分成36个郡,郡下再设诸多县。
随后,李斯投身文化建设。春秋战国时期,诸侯割据,各国文字差异巨大,同一汉字写法繁多,书写极为混乱。嬴政便让李斯创制通用文字,小篆就此问世,它由繁冗的大篆改良而来。
但小篆辨识度有限,于是李斯又深入民间,推广出隶书。隶书一出,迅速风行,成了官方通用的正体字。
文字统一了,其他方面也得跟上。嬴政心怀打造大一统帝国的宏愿,期望百姓言语、文字、步调皆一致,而李斯就是帮他实现这些构想的关键人物。
李斯接连上书嬴政,提议废六国货币而用秦币,调整市场并规范度量衡,还主张在全国修筑驰道以畅连郡县。
世人都晓得秦始皇有“书同文、车同轨、统一度量衡、开创郡县制”这些震古烁今的功绩,可其中大半都倾注着李斯的心血,但凡了解内情之人,无不惊叹。
当年,李斯困窘,为琐事奔忙,谁能想到,他成了大秦相邦。他开创的隶书,自秦至汉盛行,魏晋被楷书取代;
秦币样式沿用到清朝;计量之法至今仍有踪迹。昔日观察老鼠的小吏,想不到自己能有贯穿千年的深远影响,悄然塑造世界。论及理想,李斯无疑已超额实现,还能拓展梦想版图。
李斯却开心不起来。嬴政身体每况愈下,帝王终有离世之日,一朝天子一朝臣,嬴政死后自己何去何从,李斯满心迷茫。
终于嬴政巡游至沙丘驾崩。遗诏本是传位长子扶苏,可扶苏厌恶赵高,也不喜热衷权谋的李斯,若扶苏登基,赵高性命不保,李斯的相位也会被蒙恬取代。
于是,李斯与赵高合谋,篡改遗诏,赐死扶苏,拥立次子胡亥。
身为法家之人,李斯这般行径,内心已隐隐不安,他不知对错,可后续历史给出了答案——他错得离谱。
胡亥与嬴政全然不同,整日吃喝玩乐,大兴土木,增发徭役,骄奢淫逸。李斯看不下去,向胡亥上书规劝,惹得胡亥大怒,派人将他逮捕入狱。
更糟的是,赵高突然反水,诬陷他谋反,严刑拷打之下,李斯被迫认罪,和儿子李由稀里糊涂被判谋反罪处死。
行刑那日,天地萧瑟,秋风凛冽,刑场冷冷清清,毕竟已是秦朝末期。李斯望着儿子,泪水在眼眶打转,他悲叹道:“吾欲与若父牵黄犬,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,岂可得乎?”
此刻,他最思念的,不是曾经的理想、富贵、权势与声名,而是那个拼命逃离、如今却再也回不去的故乡。
李斯死后一年,秦朝的辉煌也渐渐落幕,只留下历史的余韵,供后人回味、评说。
秦朝嬴政秦始皇李斯历史
文本来源@历史其实挺有趣的视频内容炒股配资之家
发布于:天津市九八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